各位农民朋友大家好,世纪农药网小编又来给大家普及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了。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种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提高产量有着重要意义。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苹果霉心病 又名心腐
各位农民朋友大家好,世纪农药网小编又来给大家普及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了。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种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提高产量有着重要意义。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近几年,苹果白粉病在不少苹果产区开始流行,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老果园发病尤为严重。由于很多果农不了解白粉病的发病规律,导致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期而造成了很大的损失。那么 苹果白粉病有何症状?如何防治? 发病部位及症状: 苹果白粉病主要为害实生嫩苗,大树芽、梢、嫩叶,也为害花及幼果。病部满布白粉是此病的主要特征。 1、嫩梢 :嫩梢生长受抑制,节间缩
各位农民朋友大家好,世纪农药网小编又来给大家普及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了。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种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提高产量有着重要意义。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苹果腐烂病 被称为苹果树上的癌症,它主要危害6年生以上的果树,它会造成树势衰弱、枝干枯死、死树,甚至毁园。凡是能够导致树势变弱的因素都能诱发苹果腐烂病,因此这增强树势是关键。那么 苹果腐烂病如何科学防治? 防治措施: 1、大力提高土壤优质的有机肥和有效的微生物菌肥的应用力度,增强树势,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 2、合理修剪疏花疏果,促进果树健壮生长
各位农民朋友大家好,世纪农药网小编又来给大家普及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了。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种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提高产量有着重要意义。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苹果霉心病 是当前苹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为害果实。果实受害多从心室开始,逐渐向外扩展霉烂。生长期,病果外观无症状,比健果早着色,易脱落。贮藏期,病部只在心室,呈褐色、淡褐色,有时夹杂青色或墨绿色,湿润状。那么 苹果霉心病的发病条件是什么? 发病条件: 1.萼心间组织的状态 病菌侵染柱头后,能否进入心室,主要决定于萼心间组织的状态,萼心间
苹掌舟蛾 苹掌舟蛾 【 害虫名称 】:苹掌舟蛾?别名: 舟形毛虫、苹果天社蛾、黑纹天社蛾、举尾毛虫、举肢毛虫、秋黏虫、苹天社蛾、苹黄天社蛾? 【 学名 】:学名: Phalera flavescens Bremer et Gery?分类地位: 昆虫纲,鳞翅目,舟蛾科。? 【 寄主 】: 苹果、梨、杏、桃、李、梅、樱桃、山楂、榅桲、火棘、枇杷、海棠、沙果、核桃、板栗、枇杷等。? 【 形态特征 】: 体长22~25mm,翅展49~52mm,头胸部淡黄白色,腹背雄虫残黄褐色,雌蛾土黄色,末端均淡黄色,复眼黑色球形。触角黄褐色,丝状,雌触角背面白色,雄各节两侧均有微黄色茸毛。前翅银白色,在
苹果绵蚜 苹果绵蚜 【 害虫名称 】:苹果绵蚜 【 学名 】:苹果绵蚜(Eriosoma lonigerum Hausmann)属同翅目、蚜亚目、亚总科、绵蚜科。原产地:美国东部。 中国分布现状:山东、天津、河北、陕西、河南、辽宁、江苏、云南,甚至西藏的拉萨等地有发现。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已经传入世界各大洲。1914年传入山东和辽宁;大连是1926年由日本传入,后又传至天津;云南昆明是1930年由美国带进4株苹果苗而传入;西藏系由印度传入。靠苗木、接穗、果实及其包装物、果箱、果筐等远距离传播。在田间靠有翅蚜迁飞或剪枝、疏花疏果等农事操作而人为扩散。危害苹果、梨
山楂叶螨 山楂叶螨 【 害虫名称 】: 山楂叶螨 【 学名 】:山楂叶螨又名山楂红蜘蛛,属蝉瞒目,叶螨科。 【 寄主 】:在我国梨和苹果产区均有发生,为害梨、苹果、桃、山植等多种果树。 【 发生特点 】危害状?刺吸芽、叶和果的汁液,叶受害初呈很多失绿小斑点、逐渐扩大成片,严重时全苍白叶焦枯变褐,叶背面拉丝结网,导致早期落叶,常造成二次发芽开花,削弱树势。 【 形态特征 】:雌成螨分冬、夏二型,冬型体长0.4~0.6毫米,朱红色有光泽;夏型体长0.5~0.7毫米,紫红或褐色,体背后半部两侧各有一黑斑,足浅黄色。 幼螨足3对,体圆形黄白色,取食后卵变
桃小食心虫 桃小食心虫 桃小食心虫是比较常见的果树中虫害,一旦大面积的爆发会导致水果大量的减产,那么在种植和管理果树过程中应该如何防治,咨询部分农药厂家后为大家讲解具体的防治方法。 【 害虫名称 】:桃小食心虫 【 学名 】:桃小食心虫又名桃蛀果蛾、桃蛀虫、桃小食蛾、桃姬食心虫、桃小,属昆虫纲,鳞翅目,蛀果蛾科。 【 寄主 】:危害苹果、梨、海棠、花红、槟子、榅桲、木瓜和枣、桃、李、杏、山楂以及酸枣等。在没有套袋的果园 ,受害常比较严重。 为害特点?果形变畸,果内虫道纵横,并充满大量虫粪,完全失去食用商品价值。 【 形态特征 】:
桃蛀螟 桃蛀螟 【 害虫名称 】:桃蛀螟 【 学名 】: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Guenee)又名桃斑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在我国南、北果产区均有分布。 【 寄主 】:食性杂,寄主广,为害桃、梨、苹果、李、山楂等果树,也可为害玉米、圆葱、向日葵等农作物。 【 形态特征 】:为害特点,幼虫蛀食果实和种子,受害果上蛀孔外堆积黄褐色透明胶质及虫粪,常造成腐烂及变色脱落。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12毫米,胸、腹及翅上均布有黑色斑块,其前翅上有25~30个,后翅15~16个。雄虫腹部末节黑色。? 卵:长0.6毫米,椭圆形,初产乳白色,渐变米黄色至暗红色
金纹细蛾(幼虫) 金纹细蛾(成虫) 金纹细蛾幼 【 害虫名称 】:金纹细蛾幼 【 发生特点 】:苹果金纹细蛾在有的地方发生很严重,部分果园在生长季后期叶片被害率高达100%,有时一个叶片上有虫斑达15个以上,使叶片功能严重丧失,并提前落叶。 【 形态特征 】:危害状?金纹细蛾幼虫从叶背潜食叶肉,形成椭圆形的虫斑,叶背表皮皱缩,叶片向背面弯折。叶片正面呈现黄绿色网眼状虫斑,俗称开纱窗,内有黑色虫粪。虫斑常发生在叶片边缘,严重时布满整个叶片。 【 生活习性 】:生活史及习性 金纹细蛾在华北1年发生5代,以蛹在被害叶片中越冬。第2年苹果发芽时出现
梨圆蚧 梨圆蚧 【 害虫名称 】:梨圆蚧 【 学名 】:苹果树上的梨圆蚧(Quadraspidiotus perniciosus Comstock)属同翅目盾蚧科,俗称树虱子。 【 寄主 】:国内分布很广,各果树产区均有发生。除为害苹果外,还为害梨、桃、李、山楂、杏、葡萄等及林木150多种。 【 为害特点 】:梨圆蚧以若虫或雌成虫刺吸枝干、叶、果实的汁液,轻则树势削弱,重者可枯死。被害果实在介壳周围(即被害处)出现一个红色晕圈。枝条受害后,木质部则变为淡红褐色。苹果受害枝条衰弱,叶稀疏。果实被害处呈黄色圆斑,绕虫体周围有紫红色晕圈,国光、红玉等品种果面虫口密度大时紫红
苹果瘤蚜 苹果瘤蚜 【 害虫名称 】: 苹果瘤蚜 【 学名 】:苹果瘤蚜又名苹果卷叶蚜,俗称腻虫、油汗,属同翅目,蚜科。中国大部分地区、日本、朝鲜有分布。 【 寄主 】:寄主植物主要有苹果、沙果、海棠、山荆子等。 【 形态特征 】为害状成,若蚜群集叶片、嫩芽吸食汁液,受害叶边缘向背面纵卷成条筒状。 【 发生特点 】:通常仅危害局部新梢,被害叶由两侧向背面纵卷,有时卷成绳状,叶片皱缩,瘤蚜在卷叶内危害,叶外表看不到瘤蚜,被害叶逐渐干枯。形态特征? 无翅胎生雌蚜:体长1.4-1.6毫米,近纺锤形,体暗绿色或褐色,头漆黑色,复眼暗红色,具有明显的
芽白小卷蛾 芽白小卷蛾 【 害虫名称 】:芽白小卷蛾?别名: 顶芽卷叶蛾、顶梢卷叶蛾?。 【 学名 】: Spilonota lechriaspis Meyrick?分类地位: 昆虫纲,鳞翅目,卷叶蛾科?。 【 寄主 】: 苹果、梨、桃、李、花红、海棠、槟子、杜梨、山楂、榅桲、枇杷等。? 【 形态特征 】: 体长6~7mm,翅展12~15mm,头、胸和腹部黑褐色。触角丝状,各节具褐色环状轮纹,雄触角基部有1缺口;前翅近长方形,淡灰褐色,翅上3个深灰褐色斑纹,基部弧形外凸;中根带弯曲,由前向后伸,达翅中央终止;后翅淡灰褐色,肘脉基都有1丛栉状毛,后缘近臀角处有近似三角形的臀角斑。
黑星麦蛾 黑星麦蛾 【害虫名称】: 黑星麦蛾 【学名】: 黑星麦蛾又名黑星卷叶芽蛾、苹果黑星麦蛾 ,属昆虫纲,鳞翅目,麦蛾科。?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5~6mm,翅展16mm,全体灰褐色。胸部背面及前翅黑褐色,有光泽,前翅靠近外线1/4处有1淡色横带,从前缘横贯到后缘,翅中央还有3~4个黑斑,其中2个十分明显。后翅灰褐色。? 卵椭圆形,淡黄色,长约0.5mm,有珍珠光泽。? 幼虫体长10~15mm,背线两侧各有3条淡紫红色纵纹,貌似黄白和紫红相间的纵条纹。头部、臀板和臀足褐色,前胸盾黑褐色,腹足趾钩双序环34~38个;臀足趾钩双序缺环28~32个。 【发生特
【苹果白小食心虫形态特征】: 成虫 灰白色蛾,体长6.5毫米,翅展约15毫米。前翅端部灰褐色,其余部分灰白色,前缘具较模糊的8组白色斜纹。近顶角处有4~5条黑色棒状纹,略呈椭圆形。近外缘臀角处有一较大暗紫色斑纹。中部有一横S形白纹,近基部处有一较宽的白色横纹。后翅灰褐色。卵 淡黄白色,扁椭圆形,长径约0.5毫米。老熟幼虫体长10~12毫米,头浅黄棕色,前胸盾、胸足及臀板黑褐色。毛片大,浅褐色。蛹 长约7毫米,黄褐色。该虫与梨食芽蛾在形态上很相似。 【苹果白小食心虫发病特点】: 在华北及辽宁等地一年2代,以老熟幼虫在地面结茧越冬。次年4月
【苹果梨小食心虫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5~7毫米,全体灰褐色无光泽,前翅灰褐色,前翅约有10条白色斜短纹,但不及苹小食心虫明显,翅中央有一小白点。幼虫:体长1013毫米,头、前胸盾、臀板均为黄褐色。胸、腹部淡红色或粉色,臀栉4~7节,齿深褐色。 卵:长0.5毫米,椭圆形,稍扁、黄白色、孵化前变黑褐色。 末龄幼虫体长10~13mm,全体非骨化部分淡黄白色或粉红色。头部黄褐色,头部两侧有云雾状斑纹。前胸背板浅黄白色或黄褐色,胸足黄白色或浅褐色。臀板浅黄褐色或粉红色,上有深褐色斑点。第8腹节K毛群位于该节气门的正下方,腹部末端具臀栉,臀栉具
【苹果小卷蛾生活习性】: 苹果小卷蛾,在北京地区1年发生3代,以老龄幼虫在树干的粗皮下、裂缝处、吐丝粘合的干叶片、剪锯口、根颈和周围土中等处作茧越冬。也有部分幼虫在堆果
【苹果毛虫形态特征】: 鳞翅目(Lepidoptera)昆虫(蝶、蛾)的幼虫。体圆柱形,分13节,有3对胸足和数对腹足。头两侧各有6眼,触角短,腭强壮。粪便带毒。有些毛虫另有俗名,如尺蠖、蚕和大军虫(一星黏虫的幼虫)等。蠋型幼体亦见於其他类昆虫,如长翅目(Mecoptera)和膜翅目(Hymenoptera)。亦称毛毛虫。体上多毛的鳞翅目昆虫幼虫,如松毛虫、桑毛虫等。有些毛虫(如桑毛虫等)体上的毒毛,可引起人类皮炎。由桑毛虫的毒毛引起的皮炎,叫桑毛虫皮炎。 常见的毛虫多数为蝶或蛾的幼虫。这些幼虫动作缓慢、身体柔软而且营养丰富。为了确保后代得以繁衍,很多昆虫总是以
【苹果黄斑卷蛾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7~9mm。分冬、夏2型型。夏型成虫前翅金黄色,有银白色鳞状突起斑,后翅灰白色,冬型成虫前翅暗褐色,后翅灰褐色。 卵: 扁椭圆形,长约O.8mm,淡黄白色,半透明,近孵化时,表面有一红圈。卵初产时为乳白色,第2天变淡黄绿色。近孵化时,卵壳色变淡,透过卵壳,可见黑色头壳和新月形躯体集中于卵的一侧。 幼虫: 幼虫:小时淡黄色,大时绿色,体长 20~22 cm,头和前胸背板黑到黄褐色。 蛹: 体黑褐色,长9~11mm,头顶端有一角状突起,基部两侧各有2个瘤状突起。 【苹果黄斑卷蛾生活习性】: (1)成虫: 成虫常借蛹体
【苹果褐卷叶蛾形态特征】: 成虫:黄褐色,体长8~10mm,翅展18~25mm。前翅褐色,基部斑纹浓褐色,中部有1条自前缘伸向后缘的浓褐色宽横带,上窄下宽,横带内缘中部凸出,外缘弯曲,超前缘外端半圆形斑浓褐色。各斑纹边缘有深色细线。后翅灰褐色。 卵:扁椭圆形,长径0.9mm,短径0.7mm。卵排列成鱼鳞状卵块。 幼虫:末龄幼虫体长18~20mm,头壳近似方形,淡绿色。前胸背板绿色,大多数个体前胸背板后缘两侧各有1黑斑。虫体深绿色稍带白色。毛片色稍淡;臀栉4~5根。 蛹:长11~12mm,全体淡褐色,唯胸部腹面绿色。腹部背面各节有两横排刺突。 【苹果褐卷叶蛾
【苹果卷蛾形态特征】: 幼虫卷叶蛾粗壮,触角小,口器退化,翅宽,略有缘毛,静止时似铃,翅展25公釐(1吋)。幼虫常卷叶为害。多数聚集,共同用丝、枝叶筑一大巢。老熟幼虫体长10~25毫米,圆柱形。体色变化很大。身体各节上的毛序是分类的重要特征。成虫头部一般具有相当粗糙的鳞片 ,偶尔还有长毛;单眼明显;触角短,卵扁平、椭圆形。 【苹果卷蛾发生规律】: 大部分种类每年发生1~2代,以幼龄幼虫隐藏在树皮缝隙或枯枝落叶中越冬,也有一些以卵、蛹或成虫越冬。次年早春枝叶发芽时,幼虫活动为害。成虫多由黄昏开始进行夜间活动,大部分种类具趋光性 。成
【学名】: Latoiaconsocia(Walker)鳞翅目,刺蛾科。异名ParasaconsociaWalker。别名青刺蛾、褐缘绿刺蛾、四点刺蛾、曲纹绿刺蛾、洋辣子。分布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南至台湾、海南、广东、广西、云南,西从甘肃折入四川 【苹果褐边绿刺蛾寄主】: 茶树、桑、油桐、核桃、苹果、梨、柑桔、桃、李、樱桃、山楂、枣、柿等。 【苹果褐边绿刺蛾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6mm,翅展3840mm。触角棕色,雄彬齿状,雌丝状。头、胸、背绿色,胸背中央有1棕色纵线,腹部灰黄色。前翅绿色,基部有暗褐色大斑,外缘为灰黄色宽带,带上散有暗褐色小点和细横线,带内缘内侧有暗褐
黄刺蛾又名洋辣子、八角虫,属鳞翅目刺蛾科。全国各苹果产区均有分布。主要为害苹果、梨、山楂、桃、杏等果树。 【苹果黄刺蛾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15毫米,体黄色至黄褐色,前翅内半部黄色,外半部黄褐色,有两条暗褐色斜纹,在翅尖前汇合成一点,呈倒V字形。 卵:扁椭圆形,长约1.5毫米,淡黄色。多产于叶面上,数十粒排成卵块。 幼虫:体肥大近长方形,黄绿色,长约25毫米,体背有一紫褐色哑铃状斑。各体节上有4个枝刺,以胸部上的6个和臀节上的2个特大。 蛹:椭圆形,肥大,淡黄褐色。 茧:石灰质,似雀蛋,上有数条白、褐相间的纵纹 。 【苹果黄刺蛾
【苹果顶芽卷蛾虫害名称】: 顶芽卷蛾,别名顶梢卷叶蛾、芽白小卷蛾。 【苹果顶芽卷蛾形态特征】: 1.成虫 体长6~8毫米,全体银灰褐色。前翅前缘有数组褐色短纹;基部1/3处和中部各有一暗褐色弓形横带,后缘近臀角处有一近似三角形褐色斑,此斑在两翅合拢时并成一菱形斑纹;近外缘处从前缘至臀角间有8条黑褐色平行短纹。 2.卵 扁椭圆形,乳白色至淡黄色,半透明,长径0.7毫米,短径0.5毫米。卵粒散产。 3.幼虫 老熟时体长8~10毫米,体污白色,头部、前胸背板和胸足均黑色。无臀栉。 4.蛹 体长5~8毫米,黄褐色,尾端有8根细长的钩状毛。茧黄色白绒毛状,椭圆
【苹果舟形毛虫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25厘米左右,翅展约25毫米。体黄白色。前翅不明显波浪纹,外缘有黑色圆斑6个,近基部中央有银灰色和褐色各半的斑纹。后翅淡黄色,外缘杂有黑褐色斑。 卵 圆球形,直径约1毫米,初产时淡绿色近孵化时变灰色或黄白色。卵粒排列整齐而成块。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50毫米左右。头黄色,有光泽,胸部背面紫黑色,腹面紫红色,体上有黄白色。静止时头、胸和尾部上举如舟、故称舟形毛虫。 蛹 体长20至23毫米,暗红褐色。蛹体密布刻点,臀棘4个至6个,中间2个大,侧面2个不明显或消失。 【苹果舟形毛虫生活习性】: 舟形毛虫一年一代
【苹果双齿绿刺蛾寄主】: 苹果、槟沙果、海棠、梨、桃、杏、樱桃、梅、黑刺李、枣、山楂、核桃、柿、栗、柑橘、桦属等。 【苹果双齿绿刺蛾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7~12mm,翅展21~28mm,头部、触角、下唇须褐色,头顶和胸背绿色,腹背苍黄色。前翅绿色,基斑和外缘带暗灰褐色,其边缘色深,基斑在中室下缘呈角状外突,略呈五角形;外缘带较宽与外缘平行内弯,其内缘在Cu2处向内突伸呈一大齿,在M2上有一较小的齿突,故得名,这是本种与中国绿刺蛾区别的明显特征。后翅苍黄色。外缘略带灰褐色,臀角暗褐色,缘毛黄色。足密被鳞毛。雄触角栉齿状,雌丝状。 卵长
【苹果桑褐刺蛾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18厘米,翅展31~39毫米,全体土褐色至灰褐色;前翅前缘近2/3处至近扁角或近臀角处,各具一暗褐色弧形横线,两线内侧衬影状带,外横线较垂,外衬铜斑不清晰,仅在臀角呈梯形;雌蛾体色、斑纹较雄蛾浅。卵扁椭圆形,黄色,半透明。幼虫体长35毫米,黄色,背线天蓝色;各节有背线前后各具l对黑点,亚背线各节具l对突起,其中后胸及1、5、8、9腹节突起最大。茧灰褐色,椭圆形。 【苹果桑褐刺蛾生物学特性及发生消长规律】: 每年发生2~4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附近土中结茧越冬。3代区成虫分别在5月下旬、7月下旬、9月上旬出
【苹果棉铃虫形态特征】: 虫体长1418mm,翅展3038mm,灰褐色。前翅具褐色环状纹及肾形纹,肾纹前方的前缘脉上有二褐纹,肾纹外侧为褐色宽横带,端区各脉问有黑点。后翅黄白色或淡褐色,端区褐色或黑色。卵约0.5mm,半球形,乳白色,具纵横网格 【苹果棉铃虫发生规律】: 北京、内蒙古、新疆年生3代,华北4代,长江流域以南5至7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春气温达15℃以上时开始羽化。华北地区4月中下旬开 始羽化,5月上中旬为羽化盛期,1代卵见于4月下旬至5月底,1代成虫羽化盛期为6月中旬。7月份2代幼虫为害盛期,7月下旬进入2代成虫羽化和产卵盛期,4代卵见
【苹果黄褐天幕毛虫形态特征】: 成虫:雌体长18~22mm,翅展37~43mm,黄褐色。触角栉齿状。前翅中部有一条赤褐色宽横带,其两侧有淡黄色细线,雄体略小,触角双栉齿状,前翅中部有2条深褐色横线,两线间色稍深。 卵:圆筒形,灰白色,顶部中央凹陷并有一小圆点;200~300粒卵环结于小枝上粘结成一圈呈顶针状。 幼虫:体长50~55mm,头蓝色,有二个黑斑,体上有十多条黄、蓝、白、黑相间的条纹。腹足趾钩双序缺环。 蛹:椭圆形,长17~20mm,蛹体有淡褐色短毛。 茧:黄白色,表面附有灰黄粉。 【苹果黄褐天幕毛虫生活习性】: 年生1代,以完成胚胎发育的幼虫
桑褶翅尺蠖鳞翅目,尺蛾科。 别名桑褶翅尺蛾、核桃尺蠖。 寄主苹果、梨、山楂、核桃、枣、桑、杨等。 【形态特征】: 成虫雌体长约14-16毫米,翅展46-48毫米,体灰褐色,触角丝状。腹部除末节外,各节两侧均有黑白相间的圆斑。头胸部多毛,前翅有红、白色斑纹,内、外线粗黑色,外线两侧各具1条不明显的褐色横线。后翅前缘内曲,中部有一条黑色横纹。腹未有2毛簇。雄体略小,色暗,触角羽状,前翅略窄,其余与雌相似。成虫静止时4翅褶叠翌起,因此得名。卵扁椭圆形,长1毫米,l褐色。幼虫体长约40毫米,头黄褐,颊黑褐,前胸盾绿色,前缘淡黄白色。体绿色,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