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粉大尾蚜的防治措施

又叫桃大尾蚜、桃装粉蚜、桃粉绿蚜、桃粉蚜,昆虫名,为同翅目,蚜科。分布较广,华北、华东、东北及长江流域各省均有发生为害。寄主植物有杏、梅、桃、李、芦苇、榆叶梅等。种植过程中桃粉大尾蚜的防治措施有哪些呢?
  形态特征
  成虫:有翅胎生雌蚜体长2-2.1毫米,翅展6.6毫米左右,头胸部暗黄至黑色,腹部黄绿色,体被白蜡粉。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3-2.5毫米,体绿色,被白蜡粉,复眼红褐色,腹管短小,黑色,尾片长大,黑色,圆锥形,有曲毛5-6根。卵:椭圆形,长0.6毫米,初黄绿后变黑色。 若蚜体小,绿小,与无翅胎生雌蚜相似。被白粉。有翅若蚜胸部发达,有翅若蚜胸部发达,有翅芽。
  为害症状:成、若虫群集于新梢和叶背刺吸汁液,被害叶失绿并向叶背对合纵卷,卷叶内积有白色蜡粉,严重时叶片早落,嫩梢干枯。排泄蜜露常致煤病发生。
  发生规律
  年发生10-20代,江西南昌20多代,北京10余代,生活周期类型属侨迁式,以卵在桃等冬寄主的芽腋,裂缝,裂缝及短枝叉处越冬,冬寄主萌芽时孵化,群集于嫩梢、叶背为害繁殖。5-6月间繁殖最盛为害严重,大量产生有翅胎生雌蚜,迁飞到夏寄主(禾木科等植物)上为害繁殖,10-11月产生有翅蚜,返回冬寄主上为害繁殖,产生有性蚜交尾产卵越冬。
  防治方法
  1、喷药防治应掌握在谢花后桃叶未卷缩以前及时进行。即桃树萌芽后至开花前,若虫大量出现时,喷第一次药;谢花后蚜虫密集叶背、嫩梢时,喷第二次。
  2、蚜虫繁殖快,世代多,用药易产生抗性。选药时建议用复配药剂或轮换用药,可用50%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如国光毙克)1000倍液,40%啶虫.毒乳油(如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或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国光崇刻)3000倍液 5.7%甲维盐乳油(国光乐克)2000倍混合液喷雾均可针对性防治 ,防治时建议在常规用药基础上缩短用药间隔期,连用2-3次。
  以上就是桃粉大尾蚜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措施,仅供大家参考。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及病虫害防治问题欢迎至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
  阅读了此文章的用户还查看了桃树生理落果的原因及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