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青霉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梨青霉病主要为害生长后期及采收后的贮藏期果实,发病开始时,病斑近圆形,淡白色,果肉很快腐烂,由外向内部深层扩展,果肉软腐凹陷,病健部明显,病果表面出现霉斑,菌丝初为白色后渐产生青绿色粉状物,呈堆状,即病菌分生孢子,腐烂果实有一股霉味。



病 原


为扩展青霉,属半知菌类真菌。菌落铺展粒绒状,具白色边缘后变褐,分生孢子梗细长直立,分隔无色,帚状分枝1~2次,小梗瓶状,形成相互纠结孢子链,分生孢子单胞,椭圆形或近球形,呈念珠状串生,大小3~3.5(微米),分生孢子集结时呈青绿色。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青霉菌分布很广,孢子借气流传播,也可通过接触等操作传染。包装房、贮藏室的带菌情况与发病轻重关系密切,病菌容易从伤口侵入而致病。25℃青霉病发生扩展最快,降低温度有一定抑制作用。病菌在0℃下也能缓慢生长,在长期贮藏中可陆续出现腐烂。


防治方法


青霉病的防治必须从果实采摘前开始,并配合运输贮藏期管理等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1)采果前防治:在采收复果实前喷25%咪鲜胺乳油2000倍液,40%福星乳油10000倍液、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00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均匀喷布于果实上,可兼治炭疽病,黑星病和白粉病等。


(2)避免机械损伤,这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中采收,分级、包装及搬运过程中防止刺伤、压伤、碰伤。


(3)贮藏场所灭菌:贮藏之前对贮藏场所进行灭菌处理。可用乙醛处理,乙醛在空气中达0.5%的浓度进行180分钟,或1%处理120分钟,或2%处理60分钟,可防治青霉病。


(4)药剂浸果:用25%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在采收时浸果,即浸即出,不超过1分钟,浸后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