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菌核病



【草莓菌核病为害症状】:
病原为菌核病菌,一般称油菜菌核病菌,属子囊菌亚门,核盘孢属真菌,与黄瓜、莴苣等菌核病是同一个菌种。主要在冬春低温时期侵染发病,叶柄、新芽、果梗、果实被侵染发病后变褐腐败,并在病部长出绒密的棉毛状菌丝体,最后形成不规则黑色鼠粪状菌核,重病株常可腐败致死。【草莓菌核病发病规律】:
以菌核在土壤中渡过不良环境,在春秋季萌发时产生蘑菇状子囊盘,释放出大量子囊孢子,经空气传播侵染发病。也可由菌核产生菌丝直接进行侵染和蔓延,田间菌核在夏季浸水3~4个月后死亡,但在旱田的地面上能存活2~3年。菌核病菌属低温性,发病适温为10~15℃,遇上连续几天10℃以下低温,寄主抵抗力下降,发病明显加重。保护地内湿度大,低温导致在茎叶上凝结露水,对侵染发病有利。【草莓菌核病防治方法】:
实行草莓与水稻轮作,可减轻发病。可实行高垄栽植,在保护地栽培时要控制栽植密度,避免植株郁闭,要及时剪除下部老叶,促进通风透光。垄栽草莓要加盖地膜,仅把植株露出膜外,以地膜阻隔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并适当控制灌水,减少室内空气湿度。低温期要调节好温度,注意通风降湿。病株应在形成菌核前拔除销毁。在发病初期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农利灵(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也可以在发病初期每公顷用10%速克灵烟熏剂3.75~4.5千克熏一夜,或于傍晚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或10%来克粉尘剂,每公顷15千克,隔7~10天喷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