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育苗期和定植期炭疽病防治

炭疽病多发生在草莓育苗期和定植期,结果期很少发生。据吉沐祥介绍,因感病品种红颊等大面积种植、草莓连作年限长等,近些年我省(江苏)草莓炭疽病一直发生较重,是草莓育苗期和定植期的重要病害之一,特别是梅雨期没有及时用药以及移栽时没有带药下田的田块常发生成片死苗。

  炭疽病可危害草莓的叶片、叶柄、托叶、匍匐茎、花瓣、萼片和果实。匍匐茎、叶柄、叶片染病,初始产生黑色纺锤形或椭圆形病斑,病斑直径3~7毫米、溃疡状、稍凹陷;当匍匐茎和叶柄上的病斑扩展成为环形圈时,病斑以上部分萎蔫枯死,湿度高时病部可见肉红色黏质孢子堆。
  除引起局部病斑外,炭疽病还易导致感病品种尤其是草莓育苗地幼苗成片萎蔫枯死,取枯死病株根冠部横切面观察,可见自外向内发生褐变,而维管束未变色。
  据资料介绍,草莓炭疽病的病原以草莓胶孢炭疽菌为主,病菌侵染最适气温为28~32℃、相对湿度在90%以上,是典型的高温高湿型病害。5月中旬后,气温上升到25℃以上时,草莓匍匐茎、近地面的幼嫩组织或人为机械伤口易受病菌侵染,长出新的分生孢子,通过雨水等传播。
  在6月中下旬至8月下旬高温高湿条件下,特别是梅雨季节、阵雨或台风过后,病菌传播蔓延迅速,常出现病害暴发现象,可在短时间内造成整片苗死亡。
  尤其是草莓连作田和残叶多、氮肥使用过量、植株幼嫩、通风透光差的田块发病严重。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主要品种中明宝、宁玉、宁丰等发病较轻,丰香较重,引进的新品种红颊、章姬、佐贺庆香等不抗病,发病严重。
  据了解,针对草莓炭疽病雨后易流行的特点,近些年一些地区实行避雨大棚育苗,通过避免雨水直接降落到育苗田土壤及草莓苗上,从而减少病害传播蔓延。
  采用一般大棚,高温季节可覆一层遮阳网,大棚裙边平时打开、下大雨时拉上,棚内浇水时尽可能不使水滴从地表飞溅到苗上,采用低水压浇水或滴灌等。
  “避雨育苗虽然能有效控制草莓炭疽病发生,但覆膜后棚内温光条件相对下降,管理不当草莓苗会徒长,定植后成活受到一定影响,因而该技术未能大面积应用。”吉沐祥说,相对于避雨育苗,目前生产上更多的是采取水旱轮作的方式控制草莓炭疽病发生,重病田改种2年以上水稻后可以再作草莓育苗田
  。需要提醒的是,轮作水稻不宜采用直播方式种植,否则可能因除草剂使用过多导致土壤中药物残留量大,造成后茬草莓苗发生残留药害。采取移栽方式种稻使用除草剂少,对草莓的安全性较高。
  除轮作外,草莓育苗要严杷母株选择关,不能在前年发病田中选留母株。育苗期间要加强植株和匍匐茎管理,及时摘除病叶、病茎、枯叶和老叶等带病残体,并妥善处理。
  生长期间肥水要均衡,特别是氮肥用量不能过高,必要时可喷施碧护(0.136%赤·吲乙·芸薹可湿性粉剂)、芸薹素内酯等,促进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
  药剂防治是生产上防控草莓炭疽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感病品种需在梅雨季节来临前用药防治,雨后继续用药,尤其是大的风雨过后,一般均应用药防治。有一定抗病力的品种,也要经常检查草莓匍匐茎、托叶等易感病部位,发现初始病斑随即用药防治,强台风暴雨后尤需警惕。
  可以选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22.7%二氰蒽醌悬浮剂1,000倍液,或20%噻菌铜悬浮剂400倍液,或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或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2,000倍液,或60%吡唑·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200倍液,或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乳油1,500~2,000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剂2,000倍液,或1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等喷雾,在病害发生期每7天喷一次,连续进行防治。生物农药中生菌素、多抗霉素、枯草芽孢杆菌、多黏类芽孢杆菌等对该病也有一定防效。
  “由于用药次数多,目前草莓炭疽病病菌的抗药性问题也比较突出,选择药剂品种时应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发病前使用保护性药为主,发病后选用治疗性药,注意交替用药,必要时可混配使用。”吉沐祥说。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及病虫害防治问题欢迎至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