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根腐病的防治措施

杨梅根腐病是杨梅生产中一种较难防治的病害。植株被害后在短时间内叶片萎蔫,大量落叶,根系变褐腐烂,1~2年内树体衰退枯死。根腐病会极大的影响您的杨梅的生长的,我们要及时的对其进行防治。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杨梅根腐病的防治措施。  一、症 状:
  杨梅树体发病后,主要表现为地上枝叶急速青枯、地下根群霉烂。树冠较小的树从发病到全株枯死在夏秋高温季节仅几天时间,树冠较大的也仅能维持1年左右,仅有极个别植株能维持2年左右时间。具体有两种类型: ①急性青枯型。病树初期症状不甚明显,仅在树体枯死前两个月有所表现。主要是叶色褪绿、失去光泽,树冠基部部分叶片变褐脱落。如遇高温天气,树冠顶部部分枝梢出现失水萎蔫,但次日清晨又能恢复。在6月下旬至7月下旬采果后,如气温剧升,常会引发树体急速枯死。枯死的病树叶色淡绿,并陆续变红褐色脱落,偶剩少量绿色枯叶,但翌年不能萌芽生长。 ②慢性衰亡型。发病初期,树冠春梢抽生正常,而秋梢很少抽生或不抽生,地下部根系须根及根瘤较少,逐渐变褐腐烂。后期病情加剧,叶片变小,树冠下部叶大量脱落,在落叶的枝梢上常有簇生的盲芽。在高温干旱季节的中午,树冠顶部枝梢呈萎蔫状,最后叶片逐渐变红褐色而干枯脱落,枝梢枯死,树体有半株枯死或全株枯死。
  二、病 原:
  据任如红等报道,经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等研究,认为该病的病原为座囊菌目的葡萄座腔菌[Botryospaheriadothldea (Moug.ex Fr)-Ces & de Not],无性阶段为球壳孢目的小穴壳菌(Dothiorella sp.),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真菌。
  三、规 律:
  该病先从杨梅根群的须根上发生,后向侧根、根颈及主干扩展蔓延。在病根的横断面上可见两个褐色坏死环,即为根的形成层和木质部维管束变褐坏死的环,最后导致树体衰败直至枯死。其中急性青枯型主要发生在10~30年生的盛果树上,约占枯死树的70%左右;慢性衰亡型主要发生在衰老树上,从出现病症到全树枯死,约需3~4年。据调查,该病的发生与栽培管理无相关性,管理精细、生长茂盛的杨梅树也同样患病死亡。从品种看,发病地区的晚稻种、丁岙种、白实种、红种和野杨梅普遍发病死亡,未发现有免疫品种。尤以主栽的晚稻种发病最重,株死亡率占总数的85%以上。从树体生育期看,以盛果期树发病多,占死亡总数的77%。
  四、防治措施:
  ①据试验,重病树均无防治效果。
  ②病情属中、轻类型的,可用多菌灵或托布津(均以0.25~0.5千克/株土施)防治效果好,而且药效长。
  ③树干注射,甲醛100倍液或托布津50倍液注射10分钟也有效果,但注射机笨重、用工量大,较难推广应用。
  ④增施有机肥及钾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
  ⑤改善土壤质地,适当增加沙砾土,提高土壤通透性,防止积水。
  ⑥扒开根部土壤,浇灌401抗菌剂50~1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这些就是小编整理的一些杨梅根腐病的防治措施了,大家学会了吗?杨梅根腐病的危害也是较大的,大家要好好的学习一下小编教您的这些知识,及时的进行防治,让您的杨梅更好的生长的哦。想要查看更多的病虫害防治知识的话,记得关注我们的病虫害防治知识库哦。
  假龙头花叶斑病的危害症状和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