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

杨梅,喜酸性土壤,原产中国温带、亚热带湿润气候的海拔125-1500米的山坡或山谷林中,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海南岛以北,即北纬20度至31度之间,与柑桔、枇杷、茶树、毛竹等分布相仿,但其抗寒能力比柑桔、枇杷强。以下是小编总结的杨梅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

  1、杨梅根腐病
  杨梅根腐病是90年代在杨梅上发现的新病害。该病最明显的症状为地下烂根,导致地上部枝叶枯萎。经挖根解剖病组织的纵向侵染次序是幼根嫩细根,根瘤→小根→大根→根颈→地上部;横向侵染次是从髓心周围木质部向四周扩展。树体发病后枝叶急速发生青枯,树冠较小的盛产树从发病至全树枯萎死亡在高温夏秋季节仅几天时间,树冠高大的老树从发病到死亡也仅能维持1年左右时间。杨梅根腐病以盛果期树发病最多,以采果后的7一8月症状表现最快死亡率最高,管理精细,生长茂盛的树也同样患病死亡。
  防治方法:
  (1)园地选择,根据几处发病圆地调查,多发生在土壤沾重有机质量含量低的且易积水的低洼处,园地原植被作物均是圆毛草。因此在园地选择是要避开。
  (2)药剂防治:根据试验,以株施0.5斤一1斤70%托布津或50%多菌灵防治效果好,具体方法是,杨梅树下翻松土壤,深度15一30厘米,范围为根颈至树冠滴水线下,将药剂均匀地撒施在松土上,然后再翻覆土壤。
  ( 3)杨梅根腐病是由根部感染发病,再引起地上部症状出现,一旦地上部症状出现(青枯)已属重病树,根据试验,重病树施药无防治效果,病情中等的有较好防治效果,轻病树的防治效果很理想。因此要根据土壤类型和树龄情况,勤检查,发现病株早防治,并以防为主,治早、治好、减少损失。
  2、杨梅癌肿病
  杨梅癌肿病俗称“杨梅疮”是杨梅小枝干及树干上的主要病害。病部肿大,形成表面粗糙的肿瘤,小枝被害后,形成小圆球肿瘤,在肿瘤以上的枝条死亡。在树干上发生大量肿瘤后引起全株死亡。
  防治办法:
  (1)药剂防治:3一4月,在肿瘤中的病菌传出以前,用刀刮除病斑,涂上200倍抗菌剂402,也可在病树主干分叉处挖一小孔滴入402药液。
  (2)剪除病枝(要求新梢抽发前进行)并烧毁。
  (3)在每次喷杀菌剂农药时都要喷湿枝干,在采摘杨梅时,不要穿皮鞋上树。
  3、杨梅褐斑病(杨梅叶斑病)
  杨梅褐斑病是杨梅叶片上的一种主要病害,在我县杨梅产区普遍发生,而且危害越来越严重。发病树10月份开始落叶,严重影响树势,产量和质量。开始在叶面上出现针头大小的紫红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央红褐色,边缘褐色或灰褐色。
  防治方法:
  (1)通过改善杨梅生长环境,增强树势。如使园地排水良好,并改善树冠光照条件。杨梅园要一年一次深翻,使土壤中含氧量提高,促进根菌活动,多施饼肥草木灰等农家肥,和肥力高等生物菌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及时清扫落叶集中烧毁,减少病原菌。
  (2)喷药保护。在5月中旬和7月上旬,各喷一次800倍70%的甲基托布津或1:2:200的波尔多液。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及病虫害防治问题欢迎至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