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秃斑病

猕猴桃秃斑病(Yangtao Pestalotiopsis leaf spot)此病仅见为害果实,多发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大果期, 【症状】: 猕猴桃秃斑病仅见为害果实,多发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大果期,发病部位常在果肩至果腰处。发病初期,果毛由褐色渐变为污褐色,最后呈黑色,果皮也随之变为灰黑色;病斑在果皮表面不断扩展,最后表皮和果毛一起脱落,形成秃斑,故得此名。秃斑表面如是由外果肉表层细胞愈合形成,比较粗糙,常伴之有龟裂缝;如是由果实表层细胞脱落后留下的内果皮愈合,则秃斑光滑。湿度大时,在病斑上疏生黑色的粒状小点,即病原分生孢子盘。病果不脱落,不易腐烂。

【病原】
Pestalotiopsis funerea Desm. 称枯斑拟盘多毛孢菌,属半知菌类真菌。分生孢子盘散生,黑色,初埋生,后突露,大小142~250(μm),分生孢子长橄榄球形,21~31×6.5~9.0(μm),由5个细胞组成;其中间3个细胞污褐色,长14.5~19.5(μm);端细胞无色,顶部稍钝,生3~5根纤毛,以4根较多,5根较少,纤毛长10~12(μm)。在多雨条件下,秃斑上有时会被另一种拟盘多毛孢菌次寄生。后寄生菌的分生孢子盘的数超过前者,其大小95~210(μm),黑色。分生孢子长梭形,大小15.5~18.8×5~6(μm),由5个细胞组成;中间3个细胞茶褐色,居中细胞最大;端细胞无色,顶生2~3根纤毛,纤毛长6.2~7.5(μm),基细胞较端细胞小,锥状,脚毛多脱落不见。 【发病条件】: 猕猴桃秃斑病是一种新病害,传播途径不详,可是是先侵染其它寄主后,随风雨吹溅分生孢子萌发侵染所致。我们在寄主叶子上分离了各种病斑,均未查出此病的分生孢子。

【防治方法】:

(1)加强管理,增施钾肥,避免偏施氮肥,增强抗病力。

(2)发病初期喷洒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或50%杀菌王水溶性粉剂1000倍液、50%使百克可湿性粉剂900倍液、25%应得悬浮剂1000倍液、75%达科宁(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