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舞毒蛾



【柿舞毒蛾为害特点】:
舞毒蛾但为害程度不一,是一种食性很杂的害虫,寄生植物达500多种。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及欧洲和美洲,主要在北纬20-58度之间。幼虫除为害柿树外,还为害苹果、梨、杏、李、栗、山楂、梅、樱桃等果树,也为害桑、栎、杨、柳、榆、桦、槭、云杉等树木。幼龄幼虫群栖为害,把叶片吃成孔洞,长大后分散为害,把叶片吃光或只剩叶脉。【柿舞毒蛾形态特征】:1.成虫雌雄异型。雌成虫体长约25毫米,翅展约80毫米,全体污白色。触角黑色,双栉齿状。复眼黑色。前翅有褐色深浅不一的波状斑纹,前后翅外缘翅脉间均有黑褐色斑点一个。腹部肥大,末端密生黄褐色绒毛。雄成虫体长约20毫米,翅展45毫米左右,全体茶褐色。复眼黑褐色。触角双栉齿状。前翅亚基线、内横线、中横线、外横线均呈深褐色波状纹,中室中央有一黑褐色圆形斑点,中室外端又有一个同色的“く”形纹。2.卵扁鼓形,一面略有凹陷,直径1.3毫米,初为灰黄色,后变褐色,孵化前变为紫褐色,有光泽。卵块形状不一,一个卵块含卵300-500粒,其上覆盖很厚的黄褐色绒毛。3.幼虫初孵化时体长3毫米,淡黄褐色,后变为暗褐色,胴部有灰色或褐色短毛。老熟幼虫体长50-70毫米,头部黄褐色,密布黄褐色小点,头的正面有黑紫色八字条纹。胴部暗黑色,密布紫黑色小点,背线细,呈黄褐色。体上有6列大毛瘤,背面2列,前5对毛瘤青紫色,后7对橙红色,毛瘤上着生棕黑色短毛,体两侧较小的毛瘤上有黄褐色长毛。4.蛹长19-34毫米,红褐色或黑褐色,在原幼虫的毛瘤处有黄褐色毛丛。【柿舞毒蛾发病规律】: 一年发生1代。以卵块在树皮缝隙或附近梯田壁、石块等缝隙内越冬。翌年柿树萌发时开始孵化,经2-3天开始上树取食。初孵化的幼虫有群集为害的习性。日间潜伏于芽、嫩叶基部或叶背不动,如受惊扰则吐丝下垂,随风移动。2龄后的幼虫(约长10毫米),每日黎明前下树,藏于石缝或土下,傍晚上树为害嫩叶。轻则吃成孔洞,重则吃尽全叶。幼虫夜间群集在树上蜕皮,雄虫蜕皮5次,雌虫蜕皮6次。幼虫期历时1个半月,6月上、中旬老熟。老熟幼虫钻到白天隐藏的场所作薄茧化蛹。蛹期经10-14天陆续羽化为成虫。成虫发生期在6月中旬至7月下旬。雄成虫性活泼,善飞翔。白天常在低空作旋转型飞舞,所以称“舞毒蛾”。雄蛾对雌蛾分泌的性外激素反应敏感。性外激素的主要成分为顺7,8-环氧-2-半甲基十八烷。雌蛾体肥大笨重,不善飞,在树干裂缝或石缝内产卵。每头雌蛾可产卵400-1000粒。以卵越冬。舞毒蛾的天敌已知有近200种,常见的有喜玛拉亚聚瘤姬蜂、舞毒蛾黑瘤姬蜂、舞毒蛾卵平腹小蜂、梳胫饰腹寄蝇、敏捷毒蛾蜉寄蝇、绒茧蜂、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及山雀等,对控制舞毒蛾的发生有重要作用。舞毒蛾是世界上一种著名的大害虫,研究资料较多。据记载,大约每8年为一猖獗周期,即准备期一年,增殖期2-3年,猖獗期2年,衰亡期2年。若天气干旱,增殖期缩短,猖獗期延长;若遇不利因素,也会破坏猖獗周期。【柿舞毒蛾防治方法】:1.人工防治根据其越冬习性,可在秋季或早春,结合整地修堰搜杀卵块。成虫羽化期在化蛹场所捕杀成虫。2.诱杀或阻杀幼虫利用幼虫白天下树潜伏的习性,在树基堆石头,诱集幼虫于石块下,便于搜杀。幼虫孵化后上树前,在树干上涂抹50%一六O五50倍液,药带宽60厘米,幼虫接触药剂中毒而死。也可在傍晚以前在树干上喷药,使幼虫在上、下树的过程中接触药剂中毒死亡。药剂种类有:50%锌硫磷乳剂或50%对硫磷乳剂,配制成1000倍液或300倍毒土施用。3.树冠喷药 在幼虫为害初期防治效果较好。3龄以后抗药能力增强。2龄前可喷布辛硫磷、杀螟松或乙酰甲胺磷1000倍液,或溴氰菊酯500倍液,或灭幼脲5-10微升/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