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蛾蜡蝉和黑圆角蝉



【症状】
:碧蛾蜡蝉,别名碧蜡蝉、黄翅羽衣成虫体长7mm,翅展21mm,黄绿色,顶短,向前略突,侧缘脊状褐色。额长大于宽,有中脊,侧缘脊状带褐色。喙粗短,伸至中足基节。唇基色略深。复眼黑褐色,单眼黄色。前胸背板短,前缘中部呈弧形前突达复眼前沿,后缘弧形凹入,背板上有2条褐色纵带;中胸背板长,上有3条平行纵脊及2条淡褐色纵带。腹部浅黄褐色,覆白粉。前翅宽阔,外缘平直,翊脉黄色,脉纹密布似网纹,红色细纹绕过顶角经外缘伸至后缘爪片末端。后翅灰白色,翅脉淡黄褐色。足胫节、跗节色略深。静息时,翅常纵叠成屋脊状。卵纺锤形,长1mm,乳白色。若虫老熟若虫体长8mm,长形,体扁平,腹末截形,绿色,全身覆以白色棉絮状蜡粉,腹末附白色长的绵状蜡丝。危害作物:菊花、八仙花、茶花、茶梅、无花果、樱花、南天竹、枸骨、桂花、麻叶绣球、女贞、杜鹃、蔷薇、广玉兰、大叶黄杨、海桐、素馨、紫檀、柑桔、柿、桃、李、杏、梨、苹果、梅、葡萄、杨莓、白腊树、枫香、银柳等。黑圆角蝉成、若虫刺吸枝叶的汁液致树势衰弱。成虫雌体长4.6~4.8毫米,翅展10毫米,多呈红褐色,雄较小黑色。头黑色下倾,头顶及额和唇在同一平面上偏向腹面;触角刚毛状,复眼红褐色,单眼1对淡黄色位于复眼间;头胸部密布刻点和黄细毛。前胸背板前部两侧具角状突起,即肩角,前胸背板后方呈屋脊状向后延伸至前翅中部即近臀角处、前胸背板中脊,前端不明显,在前翅斜面至末端均明显,小盾片两侧基部白色,前翅为复翅,浅黄褐色,基部色暗,顶角圆形,后翅透明,灰白色。足基节、腿节的基部黑色,其余黄褐色。附节3节。卵长圆形,长径1.3毫米,乳白至黄色。若虫体长3.8~4.7毫米,与成虫略似,共5龄,1龄淡黄褐色,2~5龄淡绿至深绿色。【生活史及习性】:河南每年发生1代,以卵在枝梢内越冬。第2年5月孵化,若虫刺吸嫩梢、芽和叶的汁液,行动迟缓。7,8月羽化为成虫,成虫白天活动,能飞善跳,9月开始交配产卵,卵散产在当每年发生枝条的顶端皮下。陕西武功每年发生2代,以卵在刺槐根部土中越冬,第2年6月中旬第1代成虫羽化,8月中旬第2代成虫始发。

【病原】:
河南每年发生1代,以卵在枝梢内越冬。第2年5月孵化,若虫刺吸嫩梢、芽和叶的汁液,行动迟缓。7,8月羽化为成虫,成虫白天活动,能飞善跳,9月开始交配产卵,卵散产在当每年发生枝条的顶端皮下。陕西武功每年发生2代,以卵在刺槐根部土中越冬,第2年6月中旬第1代成虫羽化,8月中旬第2代成虫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