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白腐病的防治方法

葡萄白腐病主要为害果穗,也为害新梢、叶片等部位。下面是葡萄白腐病的防治方法:

  一、发病症状:
  1、枝干。在受损伤的地方、新梢摘心处及采后的穗柄着生处,特别是从土壤中萌发出的萌蘖枝最易发病。初发病时,病斑呈污绿色或淡褐色、水浸状、用手触摸时有黏滑感,表面易破损。随着枝蔓的生长,病斑也向上下两端扩展,变褐、凹陷,表面密生灰白色小粒点。随后表皮变褐、翘起、病部皮层与木质部分离,常纵裂成乱麻状。当病蔓环绕枝蔓一周时,中部缢缩,有时在病斑的上端病健交界处由于养分输送受阻往往变粗或呈瘤状,秋天上面的叶片早早变红或变黄,对植株生长影响很大。
  2、叶片。多在叶缘或破损处发生,初呈污绿色至黄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浸状病斑,逐渐向叶片中部蔓延,并形成深浅不同的同心轮纹,干枯后病斑极易破碎。天气潮湿时形成的分生孢子器,多分布在叶脉的两侧。
  3、果实。接近地面的果穗尖端,其穗轴和小果梗最易感病。初发病,产生水浸状、淡褐色、不规则的病斑,呈腐烂状,发病1周后,果面密生一层灰白色的小粒点,病部渐渐失水干缩并向果粒蔓延,果蒂部分先变为淡褐色,后逐渐扩大呈软腐状,以后全粒变褐腐烂,但果粒形状不变,穗轴及果梗常干枯缢缩,严重时引起全穗腐烂;挂在树上的病果逐渐皱缩、干枯成为有明显棱角的僵果。果实在上浆前发病,病果糖分很低,易失水干枯,深褐色的僵果往往挂在树上长久不落,易与房枯病相混淆;上浆后感病,病果不易干枯,受震动时,果粒甚至全穗极易脱落。
  二、发病规律:
  1、时期。华东地区于6月上中旬开始发病,华北在6月中下旬,东北则在7月份。发病盛期一般都在采收前的7~8月份。
  2、气候因素。高温高湿的天气,易发病。当气温26~30℃,相对湿度95%以上,病原萌发率最高。
  3、栽培因素。肥水供应不足,管理粗放,病虫及机械损伤多,发病重。地势低洼,土质黏重,排水不良,土壤瘠薄,杂草丛生,或修剪不适,枝叶过于郁闭,病虫及机械损伤多,发病重。立架式比棚架式发病重,东西架向比南北架向病重些。病原主要以分生孢子器、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病原可在僵果存活4~5年,在土壤中也能存活1~2年。春末夏初,温度升高又遇雨后,病原靠雨滴溅散传播,对靠近土面的果穗及枝梢进行初侵染,主要从伤口及果实蜜腺侵入,也可从较薄的表皮处直接侵入;初侵染发病后,病部产生新分生孢子,又通过雨滴溅散或昆虫媒介传播,在整个生长季可进行多次的再侵染。
  三、防治方法:
  1、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低毒)使用800-1200倍液喷雾(保护 治疗)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或套袋前喷药,连喷2次,间隔7-10天;安全间隔期:葡萄10天,每季最多用药2次,严禁对香蕉蕉蕾(蕉仔)施用本品。
  2、250克/升嘧菌酯悬浮剂(低毒)使用800-1200倍液 喷雾(保护 治疗)用药时间为开花前,谢花后和幼果期,为了延缓抗性的产生,建议与其他作用机理的药剂轮换使用,避免与乳油类农药和有机硅类助剂混用,苹果和樱桃对本品敏感,切勿使用;对邻近苹果和樱桃的作物喷施时,避免药剂雾滴漂移。
  3、3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低毒)使用4000-6000倍液喷雾(保护 治疗)对葡萄白腐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应在葡萄白腐病发病前期或初期使用,每季最多施药3次,安全间隔期14天,建议与作用机制不同的杀菌剂轮换使用,以延缓抗性产生。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及病虫害防治问题欢迎至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