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苹果的白粉病

主要为害幼苗或苹果树的嫩梢、叶片,也可为害芽、花及幼果。今天就来看看这篇如何防治苹果的白粉病吧。
  一、枝干:病部表层覆盖一层白粉,节间短,长势细弱,生长缓慢。受害严重时,病梢部位变褐枯死。初夏以后,白粉层脱落,病梢表面显出银灰色。
  二、芽:春季重病芽大多不能萌发而枯死,受害较轻者则萌发较晚,新梢生长迟缓,幼叶萎缩,尚未完全展叶即产生白粉层。春末夏初,春梢尚未封顶时病菌开始侵染顶芽。夏、秋季多雨,带菌春梢顶芽抽生的秋梢均不同程度带菌;如春梢顶芽带菌较多而未抽生秋梢,则后期发病重,大多数鳞片封顶后很难紧密抱合,形成灰褐或暗褐色病芽;个别带菌较少、受害较轻的顶芽,封顶后鳞片抱合较为紧密,不易识别,但次春萌芽后抽梢均发病。花芽受害,严重者春天花蕾不能开放,萎缩枯死。
  三、叶片:叶背初现稀疏白粉,即病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新叶略呈紫色,皱缩畸形,后期白色粉层逐渐蔓延到叶正反两面,叶正面色泽浓淡不均,叶背产生白粉状漏斑,病叶变得狭长,边缘呈波状皱缩或叶片凹凸不平;严重时,病叶自叶尖或叶缘逐渐变褐,最后全叶干枯脱落。
  四、花朵:萼片和花梗成为畸形,花瓣狭长,色淡绿。受害花的雌、雄蕊失去作用,不能授粉座果,最后干枯死亡。
  五、果实:多幼果受害,多发生在萼的附近,萼洼处产生白色粉斑,病部变硬,果实长大后白粉脱落,形成网状锈斑。变硬的组织后期形成裂口或裂纹。
  发病规律:
  一、寄主抗性:品种与发病关系密切,老品种侨锦、红玉、红星、柳玉、印度、柳玉、国光和金冠等发病重;品种的抗病性高低,与叶片表皮细胞壁厚度及角质层厚度无关,而与叶片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成正相关,与过氧化氢酶活性成负相关。发病品种叶片中总含氮量比抗病品种的高,而非蛋白氮的含量则较低。
  二、气候因素:春季温暖干旱、夏季多雨凉爽、秋季晴朗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连续下雨会抑制白粉病的发生。
  三、栽培因素:栽植密度大,树冠郁闭,通风透光不良,偏施氮肥,枝条纤弱的果园,发病重。修剪时枝条不打头,长放,保留大量越冬病芽的,发病重。病原以菌丝在芽的鳞片间或鳞片内越冬或越夏,枝条的顶芽带菌率明显高于侧芽;第1侧芽又高于第2侧芽,至第4侧芽往下的芽,基本、不再受害。秋梢的带菌率明显高于春梢。短果枝、中果枝和发育枝的带菌率,依次递减。春天随芽的萌动,病菌开始繁殖蔓延并产生分生孢子,以菌丝或分生孢子侵染嫩芽、嫩叶或幼果,菌丝主要在病斑表面蔓延,以吸器伸人细胞内吸收营养物质;发病重时,菌丝有时亦可进入叶肉组织内。分生孢子随风传播,再侵染频率高。4~9月份为病害发生期,其中4~5月份气温较低,枝梢组织幼嫩,为白粉病发生盛期。6~8月份发病缓慢或停滞,待秋梢出现产生幼嫩组织时,又开始第2次发病高峰。
  解决方法:
  430克/升 戊唑醇 悬浮剂 (低毒)使用15-18毫升/亩 喷雾 (保护 治疗)本品为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配制药液时,先向喷雾器中注入少量水,然后加入推荐用量的本品,充分搅拌溶解后,加入足量水,根据树势决定用水量,中等成年树每亩150-200升。在病害发生初期进行叶面喷雾处理,每隔7-10天施用一次。苹果树安全间隔期为21天,每季最多施用4次。
  42%?戊唑·百菌清悬浮剂(低毒)使用30-40毫升/亩?喷雾?(保护 治疗)本品是内吸治疗性杀菌剂,具有预防保护和治疗作用。
  250克/升 嘧菌酯 悬浮剂 (微毒)使用70-90毫升/亩 喷雾 (保护 治疗)本品是内吸性杀菌剂,使用后保护效果好、持效期长,能阻止病斑发展蔓延。发病初期用药,每亩使用本品70-90毫升,兑水50公斤,每隔7天用药一次,每季作物最多施药2次。安全间隔期:3天,每季最多用药2次。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欢迎至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